• WAP手机版 RSS订阅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文化

石油行业集邮人的故事——中央电视台选读我的书信

时间:2020/7/11 13:10:03   作者:张继东   来源:中国民间网   阅读:187   评论:0
内容摘要:石油行业集邮人的故事——中央电视台选读我的书信在科威特工作生活的两年里,我曾给中央电视台写过一封信,介绍我们当时在改革开放“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石油石化人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工程建设项目的情况,畅谈了在海外收看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喜悦心情。令我们这些在海外工作的项目人员兴奋...

石油行业集邮人的故事——中央电视台选读我的书信

在科威特工作生活的两年里,我曾给中央电视台写过一封信,介绍我们当时在改革开放“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中国石油石化人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工程建设项目的情况,畅谈了在海外收看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的喜悦心情。令我们这些在海外工作的项目人员兴奋的是,中央电视台在1999年元旦选读了我写的信并为我们海外人员点播了歌曲,这一举动,极大地鼓舞了全体项目人员。

石油行业集邮人的故事——中央电视台选读我的书信

记得当时我使用的信纸是21厘米宽、28.5厘米高的记事纸,写了整整两页,约1500字。信封使用的是四周带红白蓝相间斜条的国际标准信封。发信之前,我复印了信札,以便留作纪念。

写信的起因

当时,项目上的党组织建设还是相当规范的。在成立“科威特集油站项目经理部”的同时也成立了“中共科威特项目经理部临时委员会”,也就是说,国外项目走到哪里,临时党委就出现在哪里。从科威特项目临时党委和项目部在1998年春节前夕联合发给我们项目全体员工及全体家属的慰问信上的落款可以看到,盖有项目临时党委和项目部的公章。

石油行业集邮人的故事——中央电视台选读我的书信

我当时曾担任过项目临时党委第二党支部宣传委员和项目文体委员会的委员。我想,在中央电视台宣传我们这个海外项目,是作为宣传委员和文体委员的我应尽的职责。在这个想法的主导下,我于1998年10月31日写成了给中央电视台的这封信。

我在给央视的信中写道:“在项目上与在国内相比最大的感受是汉语环境太淡,对我们这些习惯了国内汉语环境的人来说,猛一下改变环境还很不习惯。现在我们项目上的中方人员已近千人了,虽然通过出国人员服务部等渠道订阅了些诸如《人民日报(海外版)》、《读者》等十多份国内的报刊杂志,但这些媒体到我们手里时已成‘旧闻’了,快的得一周,慢的就得几个月了。”

石油行业集邮人的故事——中央电视台选读我的书信

但即使是速度慢,在异国他乡能看到母语的报刊杂志,我们项目人员还是非常开心的。由于爱好集邮,我都会用集邮的方式把相关的事情记录下来。是我在明信片上写下了“能看到《胜利日报》、《中国石油报》、《中国石化报》十分高兴!”写上我爱人的地址,让回国休假的战友捎回国内寄给我爱人,用这种方式,把我的喜悦分享给国内的亲朋好友。

石油行业集邮人的故事——中央电视台选读我的书信

信中写道:“《中国新闻》是我在科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小事最快最直接的新闻媒体。科威特与北京有五个小时的时差。我们项目人员工作了一天之后,在当地时间晚上九点都会不约而同地来到电视机前收看你们播出的《中国新闻》,而此时已是北京时间次日凌晨两点钟了。此时此刻我想到了你们的夜间值班人员,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使得我们这些在异国他乡的中国人体验到了在家的感觉。”这是我在科威特收看了央视国际频道播出的《中国新闻》写下的“《中国新闻》系列片------廿年巨变”明信片。

“从这一点来讲,你们的国际频道《中国新闻》、《中国报道》和《新闻联播》都是当天的最新内容,因而也最具时效性,是我们首选的精神食粮。”

介绍我们的项目

我在这封信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海外中心全体采、编、播人员:你们好!大家辛苦了。我叫王清,来自中国的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现正在科威特从事石油工程建设。我来科已九个月了。在这期间你们的CCTV-4国际频道节目始终伴随着我,使我有一种回到家的感觉。”

石油行业集邮人的故事——中央电视台选读我的书信

我们这个国际项目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公开投标竞争中最大规模的工业建设总承包“交钥匙”项目之一,也是海湾战争后科威特石油领域投资最大的项目。项目人员招聘的范围涵盖国际和国内。国内招聘的人员有来自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洛阳一公司、桂林六公司等国内石油石化企业的优秀员工。我所在的胜利油田也有近百人的工程管理及技术人员参与了本项目。

1990年6月30日发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第三组T.152一套四枚邮票的第三枚就是《胜利油田》,图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胜利油田资深首席高级专家顾心怿先生设计的极浅海步行坐底式钻井平台,图5是有该套邮票设计者陈晓聪女士和王钟虎先生签名的首日封。

石油行业集邮人的故事——中央电视台选读我的书信

这是我在科威特寄往国内的贴有科威特1998年纪念国际海洋年邮票的“赴科五个月纪念(1998.2.5-1998.7.5)”明信片。

《观众之友》联络海外观众

我在信中还告诉央视海外节目中心的工作人员:“我们在科威特可以收看到CCTV-4播放的所有节目。从你们节目的介绍中得知,CCTV-4可覆盖全球98%的国家和地区,我可以很荣幸地告诉你们,CCTV-4的所有节目在中东产油国------科威特可以全天二十四小时很清晰地收看到。”

中央电视台海外节目中心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中国电视的对外宣传报道,同时承担海外观众的联络工作。我在信中,还特别提到了联络海外观众的《观众之友》栏目。

石油行业集邮人的故事——中央电视台选读我的书信

“由于科威特的公休日定在礼拜五,故每周五当地时间下午一点,北京时间下午六点播出的《观众之友》也是我们每周必看的节目。从那里我们知道了下周要播出的电视连续剧的内容简介以及台里近期又有什么新的动向等等。特别是主持人轶男女士那甜美的声音、靓丽的容貌及洒脱的举止在世人面前展示出当代中国女性迷人的风采。她在节目最后那句:请给我们来信,别忘了,《观众之友》永远是你的朋友!的确,道出了我们共同的心声。”

这是我身在科威特看了CCTV-4《观众之友》后记录下的纪念明信片并实寄给我爱人。

身在海外 情系中华

1998年夏天,我国的长江、嫩江、松花江等发生了特大洪灾。长江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样是150年来最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

我在信中写道:“前不久,我们从你们的节目中看到了国内军民团结奋战、抗洪抢险的感人场面。许多新闻记者都冲到了最危险的抗洪第一线采访报道”。

石油行业集邮人的故事——中央电视台选读我的书信

这是我在科威特看了央视《中国新闻》后写的“长江洪峰袭来 军民严防死守 共绘战洪图”的明信片。

石油行业集邮人的故事——中央电视台选读我的书信

在科威特从央视《中国新闻》中看到了国内军民抗击洪峰的感人场面后,我又在明信片上写下了“迎战嫩江第四次洪峰”。

石油行业集邮人的故事——中央电视台选读我的书信

长江七号洪峰来临时宜昌站流量达到56300立方米/秒。看到这个新闻报道后,我在明信片上写下了“军民奋战今年长江的第七次洪峰”。

石油行业集邮人的故事——中央电视台选读我的书信

长江八号洪峰到来时宜昌站流量又蹿升到57400立方米/秒。我再次在明信片上写下了“今年长江的洪峰已到了------第八次!”。

在1998年这场伟大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我们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的抗洪精神,这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石油行业集邮人的故事——中央电视台选读我的书信

1998年8月16日晚,中央电视台、中华慈善总会和中国红十字总会共同主办了《我们万众一心》抗洪赈灾大型义演活动(图15)。

石油行业集邮人的故事——中央电视台选读我的书信

本次活动弘扬了伟大的抗洪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的大发扬,是我们党和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大发扬,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在这次活动中共收到各界捐款和捐物总值6亿多元。我在明信片上做了记录:“《我们万众一心》抗洪赈灾演出,钱物突破------六亿元人民币。1998.8.16” 。

石油行业集邮人的故事——中央电视台选读我的书信

我在明信片上还记录下另一场民政部、文化部举办的抗洪赈灾义演晚会。

石油行业集邮人的故事——中央电视台选读我的书信

为了进一步支援灾区人民抗洪救灾和重建家园,国家邮政局于1998年9月10日发行了1998-31《抗洪赈灾》附捐特种邮票一套一枚,面值50分+50分(附捐)。

石油行业集邮人的故事——中央电视台选读我的书信

当时我在科威特用明信片对发行这枚邮票做了记录:“九月十日------《抗洪赈灾》附捐邮票1套1枚 面值50分 附捐金额50分 发行量三千万枚”。

我在信中写道:“《我们万众一心》赈灾募捐晚会也牵动了我们项目上每一个人的心。我们项目上也先后两次组织了向灾区人民捐款的活动。真可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身在海外,情系中华”。

石油行业集邮人的故事——中央电视台选读我的书信

我在明信片上记录了我们科威特项目部为国内灾区人民捐款的情况:“位卑未敢忘忧国 科威特项目经理部再次向国内灾区捐款”。

央视选读书信并点歌

1998年12月下旬,我荣幸地收到了中央电视台海外节目中心编辑部给我发到科威特的电子邮件。电子邮件上说,王清观众,您给我们的来信收到了。我们将在1999年元旦播出您的来信,请注意收看。

石油行业集邮人的故事——中央电视台选读我的书信

1999年元旦正是周五------项目上的公休日。我和项目上的部分同志在当地时间下午一点收看了有我们项目内容的这期《观众之友》。

我在信的结尾处是这样写的:“最后,能否为我们点一首歌曲------《我是中国人》或《今天是你的生日 我的祖国》。让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富强贡献出我们各自的力量 致 礼 你们忠实的观众:王清 1998.10.31 晚于科威特”。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时,我做这件事情,还是十分有意义的。


标签:石油 行业 集邮 人的 故事 
相关评论
本类推荐

中国民间网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特别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部分原创外,其余来源于互联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苏ICP备11007552号-1 苏公网安备 32131102000150号